對閱讀的三大錯誤認知
已更新:2022年3月23日

這篇文章會打破以下三大閱讀迷思︰
1. 閱讀速度是天生的嗎?
2. 看得快就理解不到內容?
3. 慢慢看才記得入腦或記得深?
有很多朋友在第一次聽到速讀術的時候,我通常聽到的反應有兩個。第一個反應就是「真的假的?」,第二個就是「看這麼快能看得懂?」
別說我的朋友或學生,就連Louis Sir 我自己在學習速讀之前也有同樣的疑問。直到後來真正學習速讀後才知道「不就是一套能讓你讀書讀快些的方法嘛」。至於前段時間在中國內地網絡上爆紅的量子速讀法,我就不多評價了,單純的智商稅。
不過為了能讓大家多多了解一下速讀術是甚麼或者當中的內容,接下來和日後的內容,我會教授一些內容以及解答一些疑惑,好讓大家對速讀術有一個正確的認知。
迷思1︰閱讀速度的是天生的,我們無法改變
這個觀點我相信很多同學一上來就會不認同,然後就說「多看書多閱讀」就能解決。這個回答正確,但僅發生在正常情況下。因為錯的方法,不管試一千次一萬次也是錯的。為甚麼這樣說?因為Louis Sir大概在三歲讀書後不久,就被診斷患有讀寫障礙,醫生甚至說我很大機會無法正正常常地看完一本書。事實也是如此,因為我在學生生涯期間,經常讀書讀到一半,字體就會失焦;也比如「deep」這種簡單的英文會看成「beep」等等。
所以對我而言,我的閱讀速度天生就是偏弱,多看書多閱讀也對我沒幫助,反而令我更加討厭學習而已。只不過後來在機緣巧合下,認識到Tony Buzan的速讀術,學到一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後才有了好轉。至少我一天一本書也可以簡單應付。
所以我給出的答案是「閱讀的基礎速度是天生的」。因為即便你是正常人,會多讀書而且閱讀速度也不慢,但你到了某個階段,尤其在中學畢業以後,你的基礎速度差不多也就到了瓶頸,你會發現讀了再多的書看了再多的文件,速度也就差不多固定了。雖然速度未必每次一樣,也會時快時慢,但速度始終沒法突破性的快。這時你的閱讀能力差不多已經到了上限,畢竟大家都是人類,人是有極限的。雖說還能再突破,比如有些專門的訓練手法能協助你提升視線長度,但耗時較久,效果也不是肉眼可見。因此一個好的方法或技巧就的顯得格外重要,因為適當運用會讓你的能力加倍,甚至幾倍。
原因2︰看得太快會理解不到內容
首先跟大家說一點,我們做不到教你5分鐘看完一本書,因為這不實際,也沒辦法。我們只會教一下比較現實的技巧,也就正確的看書方式和如何使用閱讀工具協助自己,讓你一小時看完200頁左右的書等。
這個速度如果同學覺得慢,很正常,因為這是我的速度,我有讀寫障礙。如果同學們是覺得快,我覺得還好,因為我有兩個門生,一個一年一共2000本,一個一星期100本,結果後來還去了比賽,當過世界記憶錦標賽的領隊。但重點是,時至今天,他們還能把這麼多年前書中的內容說出來,還能不時裝裝飽讀詩書的樣子。
不過看得快,是的確不影響你的理解能力,相反看得慢就會。但對於能不能理解一本書籍,最根本的要求是你對這個領域的知識,「有沒有基本認知」。比如你想看一本古希臘的哲學書,如果你是看原文,你就得懂這門外語;但如果你是看中或英的譯本,你也得對西方哲學有一定認知,至少得聽過柏拉圖是誰,或者大概知道唯心論和唯物論是甚麼一個概念。否則你就是「看完一本書」,不是「看懂一本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