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你預知未來,成為嬴家

前段時間,有同學一直在WhatsApp中提問「冥想」怎麼做,能解決情緒問題嗎? 其實「冥想」是一個很中性的動詞,不同學科或領域對它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和作用。 就連我們當中Louis Sir、Nick Sir和Carlos老師對冥想都有不一樣的看法,因為他們在處於的領域不一樣,自然用法不同;比如用來調節心靈、襌修或幫助思考等。不過它的作用都是正面的,跟我們所謂的「發白日夢」不同。 今天我們就從實際應用的範疇說起,跟我上一篇談及的「潛意識」類似。 曾經有一位 神經科學家 Dr. Joe Dispenza 說過:「你熟悉的過去,遲早會成為你的未來」, 這是甚麼意思呢?各位同學還記得之前的文章中提及「摸肚拍頭」的練習嗎?(如果沒有,建議先看看「成為天才」這篇文章) 然而這只是簡單的手腳協調訓練,如果到了實際應用,該怎麼辦呢?這時候你的「經驗」和「想像力」就成了關鍵作用。 如果同學記得練習的內容的話,第一步就是要求同學「先在腦中完成一個場景」。然而這個場景十分重要,因為這是場景的真實性,完全是建基於你「過往的經驗」,你經驗越豐厚,它的仿真效果就越強,跟你將來會發生的事情越貼近。當然,經驗不一定是自己做過,看過見過也行。 其次,下一步就是要你假想自己的「軀體」和「動作」,然而這一步很重要,因為這一步做不好,基本上就是廢了一大截,很容易想得到卻做不到。舉個例子,你需要到講台上演說,你就需要幻想自己在台上的一舉一動,比如會說甚麼內容,說到甚麼時候會做甚麼動作等,以及配合第一步的「場景」,萬一有過百雙眼睛看著你,你的心理狀態會怎樣,又或者有人突然提問你又會怎樣,有甚麼反應。這個「動作」和「情況」你都必須得想像出來,而且必須要詳細,這是關鍵。然而在你腦海中,第一次推算是會卡頓的,沒錯,這很正常,但這也是你第一次演講會出現的情況;所以你就必須把自己的腦袋變為超級電腦,不斷推算不斷調整,直到你覺得出現了一個最完美的結果為止。 (記住!真正的模擬,消耗的時間或許跟一次真正的演講差不多或快幾倍而已,假如只有幾秒就完了,效果肯定不會出來,因為「細節」不到位,你就沒法掌握這種「感覺」。) 總結而言,我只一個公式大家,僅供大家方便記和參考﹕「真實效果 = 想像力 x 經驗」。 當中想像力是包括你的邏輯(對事情的判斷)、預測能力(推測可能性)和仿真程度。 而經驗除了就是經驗外,還包括你身體素質和相關技能等。 切記,這個「預言術」雖然是一個很實用的技能,但記得別閉門造車。 因為這個技能只適用於把你見識過最完美的東西,從自己的條件下發揮出來,更好的說法就是把最好的自己表現出來。假如你從來沒見過Michael Jordan是如何練習,他打球時的想法是怎樣,他的手腕是怎樣動的話,你絕對沒可能達到他的高度。除了你缺乏他的身體素質外,也缺乏我上面所說的「細節」,不然只是徒有其表。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見識多學習,提升自己,變強是沒有捷徑的。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能有幫助,我們導師們也是榨乾腦汁如何寫一些乾貨類的文章和影片。 假如你喜歡,可以多多分享我們的內容,此外也歡迎向我們提問相關內容。